元清只在崔夫人的“葬礼”上匆匆见过崔谨一面。
彼时的她身穿缞衣,一身缟素,病恹恹抱着妹妹崔谊默然落泪。
元清遥遥站在灵堂外,悲戚丛生,说不出的苦涩。
其实以她现在宋王妃的身份,根本不必给继母服丧礼,可她还是这样做了。
她好像总能以温情真诚待人。
除了他。
他甚至会想,若是他也死了,遗体摆在她面前,她会不会伤心,会不会为他送上几滴眼泪。
外面传来糟乱声音,元清思绪被打断。
一名身穿青绿色官服的年轻官员大步走进来,先向堂前的灵柩行礼吊唁,再转身向元清行礼,最后向崔授行礼。
“下官李遁,官任大理评事,不请自来,还请大人见谅赎罪。”
“夫人遇难,下官深表遗憾,万望大人节哀。此案有诸多疑窦,不能结案,请大人配合下官调查。”
李遁不卑不亢,说明来意。
在一旁的元清打量李遁,只见他年纪不过弱冠,五官端正,气质卓然,面对不怒自威、端肃沉郁的崔授也不见怯懦避退。
崔谊下意识往崔谨怀间缩,崔谨摸摸妹妹的脑袋,松开她起身,走到爹爹身边,逼问李遁:
“这位大人不避权贵,以公务为要,我本不该置喙扰乱。但是为何早不来晚不来,偏挑亲友吊唁之时前来?人言死者为大,你如此失礼,将我母灵堂变成公堂,意欲何为?是要沽名钓誉还是要坏我父官声名誉?”
李遁被问得神情一滞,面露惭愧。
他其实早在案发之际就发现多处疑点,主张彻查,但是官长们不愿将事情闹大得罪崔大人,只想息事宁人,快些结案。
李遁顶着数重压力,终于磨到官长睁只眼闭只眼,结果拖延太久,死者已经入殓,一来就到了人家灵堂,显得倒像是他来找茬的。
这位初入官场的年轻大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。
天理昭昭,不能将有问题的案件模糊过去,李遁一咬牙,“案情有疑,我职责所在,定当……”
崔授将宝贝护到身后,让开道路,淡淡对外面吩咐:“来人,开棺。”
“这……老爷……”崔平一脸犹疑,“是否对夫人太过不敬?”
“开。”
崔授容色坦然,面不改色,没有半分心虚之态,倒教李遁心生不自信。
崔授身居首相之位五年,权倾朝野,几乎只手遮天,他的夫人莫名坠崖,疑点重重,却没有可指控的嫌犯。
李遁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可能:
崔授杀妻。
眼看崔授要亲手撬开棺木,李遁暗道自己失算,中了他的陷阱,这个老狐狸!
那棺材里面的尸体经过大理寺和京兆重重检验,必定看不出破绽。
而李遁此行也不是来验看尸身的。
以崔夫人的地位,出门必定随从众多,缘何崖下只有一具女尸?其他人呢?都和崔谈一道失踪了吗?
他本来是要问清平日跟随崔夫人的都有哪些人,现如今又在何处,可从进门起,几乎就被这对父女牵着鼻子走。
先是崔谨一段质问,扣给李遁两顶大黑帽,又经崔授将他此行目的歪曲成要再度验尸。
李遁只好急忙阻拦崔授,“大人!请勿惊扰英灵,下官无意冒犯,只想……”
只是想世间少几桩冤案,少几个枉死的人而已。
这话李遁如何说得出口?这不是摆明说崔夫人的死另有缘故么?唉……
崔授不肯停手,命人火速去请京兆府的人。
崔谨牵着妹妹站在父亲身后,面有哀容,却毫不惊慌。
元清紧紧跟着她,想牵她的手安慰,却被崔谨不动声色拂开。
这对父女心眼子一个比一个多,对崖下现场伪造的破绽焉能不知?
总不能再寻数具尸体来充数,尸体死亡时间不一,新旧不同,经验丰富的仵作一验便知。
就算用死刑犯代替,一次少了多名犯人,岂不更惹人注目?反而把证据交到了别人手上。
找几个人现杀的话就更造孽了……心狠手辣如崔授,也干不出这等缺德事儿。
崔夫人和崔谈母子一死一失踪反而更好解释。
无非就使某人原本就不大好的名声更臭些罢了。
他在永宁坊养了外室的风言风语,崔府上下传了一两年,下人们多少都嘴过一两句。
又有崔谊和正院下人作证,在崔夫人“去世”前的四五天,他曾深夜对夫人动手。
串到一起,事情就变成了崔授宠妾灭妻,时常宿在外室那里,冷落夫人,惹得夫人不满,抱怨了几句。
这厮不知悔改,反而对夫人动粗,夫人气愤伤怀,府上众人劝说不下,孤身带着逃学劝慰她的儿子负气出走,结果天寒路滑,母子两个驾车不熟练,不慎跌落悬崖。
这样看,表面加深了崔授杀妻的可能,但是崔谈也失踪了,崔授仅有这一个儿子,虎毒尚且不食子,更何况以疼爱孩子着称的崔授?
而且也不需要下人们跟着串供,若有人问起,只需要说出他们原本知情的便可。
将故事捏造在一起的罪魁祸首看着爹爹促狭一笑,崔授脸黑得堪比锅底。
可恶的小坏蛋!
他又气得发闷,将宝贝抱在腿上放好,反复重申强调:“爹爹洁身自好,没有外室!”
然后幽幽盯着她半晌,叹息道:“我一介无用书生,想给宝宝做外室都须又争又抢,何曾敢再置什么外室。”
那语气酸涩到崔谨上当受骗,被他连哄带骗,被抱到床帏之中,甜蜜疼爱了好几回。
京兆少尹韩让就在吊唁的宾客之中,崔授将他也请来灵堂,要当着他和李遁的面开棺。
李遁再三道歉,还有韩让以及一众公卿从中劝解,才拦住崔授,闹剧总算收场,顺利出殡,“崔夫人”在腊月二十三下葬。
年前元清多次打发人去接崔谨,派去的人全被阻拦在外,连大门都没能进去。
腊月二十九,元清实在坐不住,亲上崔府接人。
俭园,书房。
皇帝念及崔授丧妻,特批了几天假给他。
崔授依旧忙得不可开交,前方战事吃紧,他坐守后方,军备供给、粮草调度,未敢有半分疏忽懈怠。
元清跟随下人引导,步入书房,就见崔授埋首案牍之中,他在旁边枯坐大半天,才等到他的好岳父搁笔抬头。
“宋王殿下光临寒舍,有何指教。”崔授对上女婿就没好话,阴阳怪气明知故问。
他对此人实在厌恶至极,早晚有一天……
一想到元清夺了他的宝贝一年之久,崔授就怒气翻涌,再想到元清那根肮脏的骚膫子玷污过宝贝,他更恨得咬牙切齿。
看到这张比他年轻太多的面孔,崔授不免嫉妒得要发疯。
年岁骗不了人。
元清再废物,再不成器,都远比他年轻。
崔授看似轻松放在案上的手攥得指节发白,指甲深深嵌入掌心,自卑简直要将他的心凌迟成千万碎片。
元清亦煎熬。
莫说岳父那惊世的才学,单就风仪容貌,世上鲜有人能与之匹敌,更遑论他,元清不由自惭形秽。
翁婿两个相对而坐,各有各的心虚自卑。
崔授不耐烦的眼神瞪过来,元清才回道:“小婿来接明怀回王府。”